觉醒年代 (2021年)
觉醒年代 2021年 中国内地 共43集
觉醒年代 2021年 中国内地 共43集
陈独秀对威尔逊的想法很认同,并打算在下一篇文章将这些想法发表出来,随后便话锋一转又和李大钊调侃起胡适每天十点必须睡觉的家规。延年乔年同柳眉和赵世炎推着装得满满一堆报刊的车往回走,期间他们又谈论起俄国十月革命,赵世炎对马克思主义十分认可,认为新旧制度的更替是需要革命的,可延年醉心无政府主义,对暴力革命很是抵触。
徐世昌叫来汪大燮,希望他这外交事务委员会担起对巴黎和会谈判的重任,但汪大燮认为曹汝霖多加干涉外交事宜自己根本无从下手,巴黎和会只给了中国两个代表席位,代表团的能力参差不齐轮流出席并不可行,汪大燮提出要将顾维钧排名到第二位出任谈判代表,但为防止南边闹事徐世昌这个大总统必须出面让南边顾全大局。徐世昌思索后答应下来,却仍是愁眉不展。
红楼图书馆里,延年等人整理着报纸,李大钊忙完工作又匆匆赶来,柳眉看着他笑着说他还真是个大忙人。毛泽东和邓中夏来找李大钊,毛泽东收到湖南会员熊光楚的来信,建议由各高校推动在全中国的乡镇建立阅书报室,但这并不是易事,如此轰动的事情毛泽东建议最好由北大牵头。李大钊对教育文化的普及表示支持,但此事还需要蔡元培同意。陈延年在读书会上提议想在读书会和法文进修馆里进行一个实验,成立半工半读的互助式共产主义团体。赵世炎也提出要注重和发动工农阶级,这一群体不仅遭受着压迫而且文盲率极高,同学们提出为了让这些不识字的人群接受新思想新文化,要多多通过演讲的形式进行宣传。毛泽东在湖南接触了很多劳苦大众,他对着两个提议都非常赞同。李大钊告诉学生们,新文化运动已经到了转折点,现在要做的就是要让新文化走向大众。
走入基层才能解决实际问题,李大钊带着赵世炎、邓中夏和毛泽东一同去长辛店做专题调研,这是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研究进行的实践。长辛店的宿舍内,工人们正等待着他们的到来,中国这次能成为一战的胜利国,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派出了十几万的劳工,长辛店机车车辆厂是中国早期的近代工业,俄国十月革命后中国先进分子认识到工人阶级的重要性,邓中夏等人开展了演讲会,经常到工人群体中宣传新文化和马克思主义思想,葛玉树等部分工人受马克思主义熏陶,也提高了觉悟成为工人阶级中的先进分子。
毛泽东受此次之行的启发,认为中国的工人和农民阶级其实是一样的。欧洲的革命大都以工人阶级为主,但中国国情特殊,工业化水平较低,很多工人还是破产农民出身,要想真正革命就要从农民入手。邓中夏也提出要尽快为工人们进行扫盲,李大钊建议可以建立工人夜校,由北大的一些刊物牵头多为工人阶级进行宣传。蔡元培对李大钊提出的平民教育推广非常赞同,他不仅亲自出面去募集资金,还让嘱咐有任何困难多让陈独秀和胡适帮忙。
陈延年对互助论团体提出了几点要求,不仅学生们的学费等开支要共同支付,还要坚守不劳动者不得食的规矩,不能再接受家庭的经济供给,也不得在家中、学校中吃饭,他们要吃大锅饭、穿大家衣。延年和乔年回到家,却看见墙面上贴着诸多侮辱诽谤陈独秀的字条,乔年赶紧上前帮君曼处理这些污言秽语,延年生气事情已经发展成这样父亲竟然还是不管不问。君曼斥责他清者自清,他一定要记住这个道理。
延年回到家中,将一封同家里“断绝关系”的信交给陈独秀,陈独秀没有生气,只是将两兄弟叫来坐下,认真地同他们谈话。陈独秀提醒延年他可以多实验但要做好失败的准备,无政府主义是有好的一面,但它未必符合中国的国情,更提醒延年吴稚晖是空谈主义者,要多加注意不能过分相信。但延年对互助论研究多年更对吴稚晖深为崇拜,他口不择言的辱骂父亲就是一个带着假脸表里不一的人,他为家人带来这么大的麻烦却仍旧若无其事,就是一个没有道德担当的人。陈独秀气愤地扇了他一巴掌,延年就这样又离开了家。
郭心刚的青岛老乡们来北京请愿要求政府归还被德国占领的青岛,晚上便借住在互助社内。可他们都是学生,根本不知道带来的万民请愿书该送去哪里,延年叫来邓中夏、毛泽东商量了一晚,还是决定来找李大钊。李大钊决定将此事在校务会上说明,以集众人之思多想些办法。
陈独秀将胡适堵在办公室里,要求他给《每周评论》的文章必须今天写出来,胡适借口这么多事他根本忙不过来,但对于陈独秀耍无赖的做派却是无计可施。柳眉恰巧进来,将给英法美日四个使领馆写的要回青岛的吁请信拿给胡适,并转述李大钊的嘱咐,要胡适今天必须翻译成英文。胡适借此便想着推脱写稿的事儿,陈独秀竟无赖地让他白天翻译晚上写稿,还得在晚上十点前完成,不耽误夫人定下的睡觉时间,胡适看着拦在自己面前的柳眉和陈独秀是又好笑又无奈。
李大钊带来好消息,北大一定会全力支持青岛学生的请愿活动,蔡元培亲自致电汪大燮,汪大燮当即同意下午就在办公室接见各位请愿代表,李大钊相信在汪大燮的支持下青岛的请愿一定能够得到好结果。中华民国政府已经同意接受青岛请愿书,并特此召开了记者会进行递交仪式,汪大燮接过请愿书和万民折,向记者表示代表团已经抵达巴黎他们将积极对战后中国和德国的利益关系进行谈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