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盛長歌劇情

天盛長歌 (2018年)

天盛長歌 2018年 中國內地 共56集

天盛長歌第40集剧情

華瓊與郞中進入常府後,寧弈裝作身體無恙的樣子讓二人快去診治病人,華瓊卻牢記鳳知微的囑託,讓郞中去查看寧弈身體。寧弈推脫不掉便揣着冰塊,只讓郎中看了看自己並未發熱,沒讓診脈。郞中診治過後稱這是偏遠地區特有的傳染病,寧弈讓他趕緊配藥。隨後,寧弈還讓華瓊把一匣子轉交給鳳知微,就說自己一切都好。鳳知微收到匣子,拿出了裏面的信,稱周希中是關鍵任務。華瓊自然看出寧弈有些異樣,鳳知微斷斷無法放心,要前往常府。華瓊卻阻止了她,讓她好好想想如何才能讓寧奕珍重自身。

寧弈蜷縮強忍着病痛看過鳳知微的來信,又服過寧澄煎的藥。寧弈看出鳳知微信中的意思,是在告訴自己她知道了他染病真相。鳳知微還讓寧奕給自己做根簪子,讓他有個寄託。寧澄聽後便砍了跟木頭給寧弈,讓他慢慢做這簪子。隨後,寧弈讓寧澄去找常氏子侄,和淳于猛把分封令交給他們,且告訴他們常忠信藉着自己身體抱恙拖延分封。寧奕讓他們拿着分封令,各自去各自的領地便好。

常忠信來試探周希中,稱要清剿海寇,言語之中野心勃勃。他走後,燕懷石慢慢走出來,他自然是代鳳知微來的,並且成功說服了周希中,剷除常忠信這個亂臣賊子。

天盛長歌第40集分集劇情
天盛長歌第40集分集劇情

鳳知微十分擔心寧奕,所以喝下了疫病水以身試險。赫連錚心中不快,她竟如此看重寧弈,不顧自己?鳳知微只道,假如寧弈死了,自己也不願獨活。幾日後,郞中的方子起了效,鳳知微連忙要前往常府。而赫連錚則爲自己幾日前的魯莽道歉,他道,從今往後,鳳知微歸喜歡寧奕的,而自己則一片癡心守着她。

常府。鳳知微給寧弈煎藥,寧弈則裹着衣裳坐在一旁,假裝咳嗽引起她的注意。深夜,鳳知微給賞風景的寧弈披上外衣,而後給他喂下了藥。寧弈乖乖伸過頭去,眼睛卻死死盯着眼前這個朝思暮想的人。次日,鳳知微醒來不見寧弈十分慌亂,轉頭卻見寧弈站在一旁。經此大病,寧弈才明白自己的心意,他喜歡鳳知微。鳳知微輕笑,剛想湊上去就被寧澄出聲打斷,寧弈只好先出去。原來,常忠信劫了糧草,起兵造反。

顧衍按天盛帝的旨意查出了常氏安插在軍中餘黨,天盛帝便命他挨個處置。而此時跪在下面的彭侍郎慌了,連忙請求給自己一條命。天盛帝稱他看到彭侍郎努力擺脫常氏,便將他貶了做典獄長,整日守着不見天日的牢房。

大花翻看着辛子硯的東西,誰想卻翻了鳳皓的衣物,那是寧澄離開前留給辛子硯的。辛子硯偶然看到裏面有一件庚帖,上面寫着長孫皓。牢獄中,鳳皓整日被好喫好喝伺候着,已與獄卒打成一片。此時大花妹妹二花則裝作一犯人的妻子,進入牢房。原來那犯人被判了斬刑,無奈家中無子,大理寺許他聽妻入獄。

寧弈即將前往夏陽圍剿常忠信,燕懷石和周希中則守着閔州,鳳知微帶着顧南衣去暨陽府鎮守。鳳知微千叮嚀萬囑咐讓寧奕注意身體,二人膩膩歪歪,十分不捨。寧弈則決定拿下常忠信後便帶着鳳知微回京面見天盛帝,二人定要相守一世,白頭偕老。

天盛長歌第40集分集劇情
天盛長歌第40集分集劇情

彭典獄長剛上任便得知有人逃獄,原來二花迷暈獄卒帶着鳳皓跑了。彭侍郎得知鳳皓是寧澄送來的,還是鳳知微的弟弟,連忙命人去找。此時秋明瓔來送囚糧,彭侍郎想探一探鳳皓的身世,便讓她進來了。秋明瓔想接鳳皓離開,便故意提起與鳳知微和秋尚奇的關係。誰知寧昇曾和彭典獄長提起秋尚奇胞妹與前朝有些淵源,他心中立刻起疑,稱鳳皓被寧齊帶走了。

秋明瓔連忙來到宗夫子處如實告知,宗夫子大驚失色。夜晚,秋明瓔又打開了櫃子祭拜,卻發現藏於牌位底部的東西不見了,她立刻猜到是鳳皓拿走了。此時鳳皓身在辛子硯府中,好喫好喝的被伺候着,他看上了二花有意求娶,辛子硯卻問,他何德何能求娶自家小妹?鳳皓連忙稱自己在秋明瓔櫃中發現了寶物,還推測與前朝寶藏有關。

彭典獄長覺得鳳皓身上一定有祕密,所以便想投靠如今身在帝京協理朝政的寧齊,誰知秋尚奇此時帶着禮物來求見。秋尚奇想求寧齊放過鳳皓,寧齊有意試探,又是說鳳皓身份特殊,又是透露自己奉旨辦事。秋尚奇聽聞,道了一句萬般皆是命便離開了。秋府,秋尚奇想讓秋明瓔遠走帝京,她卻執着地要見鳳皓,秋尚奇萬般無奈只能再去想想辦法。

常忠信來找寧奕和談,寧奕自然知道他此番來的目的並非和談。二人相互試探一番,常忠信便走了,寧奕之所以沒趁此機會拿下他,自然是擔心常氏府兵會荼毒百姓。

秋尚奇又找上了辛子硯,二人索性把話說敞亮了。辛子硯讓秋尚奇把鳳皓的生辰八字給自己,他好託靈臺丞以天象爲藉口,一探寧齊虛實。寧齊此時正在大牢內,盤問獄卒後發現,獄卒起了貪念拿了鳳皓身上的金疙瘩。寧齊認出,那是大成血浮屠總指揮使的令牌。寧齊大悅,萬萬沒想到鳳皓身上藏着如此驚天祕密!

天盛長歌第40集分集劇情
天盛長歌第40集分集劇情

辛子硯驗過鳳皓之身,他的肩膀處有一青色胎記,正是大成皇室長孫一族獨有。如今看來,鳳皓竟是大成遺孤,長孫皓。彭典獄長帶着一身傷,拿着血浮屠首領令牌來到了辛子硯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