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醒年代 (2021年)
覺醒年代 2021年 中國內地 共43集
覺醒年代 2021年 中國內地 共43集
陳獨秀對威爾遜的想法很認同,並打算在下一篇文章將這些想法發表出來,隨後便話鋒一轉又和李大釗調侃起胡適每天十點必須睡覺的家規。延年喬年同柳眉和趙世炎推着裝得滿滿一堆報刊的車往回走,期間他們又談論起俄國十月革命,趙世炎對馬克思主義十分認可,認爲新舊制度的更替是需要革命的,可延年醉心無政府主義,對暴力革命很是牴觸。
徐世昌叫來汪大燮,希望他這外交事務委員會擔起對巴黎和會談判的重任,但汪大燮認爲曹汝霖多加干涉外交事宜自己根本無從下手,巴黎和會只給了中國兩個代表席位,代表團的能力參差不齊輪流出席並不可行,汪大燮提出要將顧維鈞排名到第二位出任談判代表,但爲防止南邊鬧事徐世昌這個大總統必須出面讓南邊顧全大局。徐世昌思索後答應下來,卻仍是愁眉不展。
紅樓圖書館裏,延年等人整理着報紙,李大釗忙完工作又匆匆趕來,柳眉看着他笑着說他還真是個大忙人。毛澤東和鄧中夏來找李大釗,毛澤東收到湖南會員熊光楚的來信,建議由各高校推動在全中國的鄉鎮建立閱書報室,但這並不是易事,如此轟動的事情毛澤東建議最好由北大牽頭。李大釗對教育文化的普及表示支持,但此事還需要蔡元培同意。陳延年在讀書會上提議想在讀書會和法文進修館裏進行一個實驗,成立半工半讀的互助式共產主義團體。趙世炎也提出要注重和發動工農階級,這一羣體不僅遭受着壓迫而且文盲率極高,同學們提出爲了讓這些不識字的人羣接受新思想新文化,要多多通過演講的形式進行宣傳。毛澤東在湖南接觸了很多勞苦大衆,他對着兩個提議都非常贊同。李大釗告訴學生們,新文化運動已經到了轉折點,現在要做的就是要讓新文化走向大衆。
走入基層才能解決實際問題,李大釗帶着趙世炎、鄧中夏和毛澤東一同去長辛店做專題調研,這是他們對馬克思主義研究進行的實踐。長辛店的宿舍內,工人們正等待着他們的到來,中國這次能成爲一戰的勝利國,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派出了十幾萬的勞工,長辛店機車車輛廠是中國早期的近代工業,俄國十月革命後中國先進分子認識到工人階級的重要性,鄧中夏等人開展了演講會,經常到工人羣體中宣傳新文化和馬克思主義思想,葛玉樹等部分工人受馬克思主義薰陶,也提高了覺悟成爲工人階級中的先進分子。
毛澤東受此次之行的啓發,認爲中國的工人和農民階級其實是一樣的。歐洲的革命大都以工人階級爲主,但中國國情特殊,工業化水平較低,很多工人還是破產農民出身,要想真正革命就要從農民入手。鄧中夏也提出要儘快爲工人們進行掃盲,李大釗建議可以建立工人夜校,由北大的一些刊物牽頭多爲工人階級進行宣傳。蔡元培對李大釗提出的平民教育推廣非常贊同,他不僅親自出面去募集資金,還讓囑咐有任何困難多讓陳獨秀和胡適幫忙。
陳延年對互助論團體提出了幾點要求,不僅學生們的學費等開支要共同支付,還要堅守不勞動者不得食的規矩,不能再接受家庭的經濟供給,也不得在家中、學校中喫飯,他們要喫大鍋飯、穿大家衣。延年和喬年回到家,卻看見牆面上貼着諸多侮辱誹謗陳獨秀的字條,喬年趕緊上前幫君曼處理這些污言穢語,延年生氣事情已經發展成這樣父親竟然還是不管不問。君曼斥責他清者自清,他一定要記住這個道理。
延年回到家中,將一封同家裏“斷絕關係”的信交給陳獨秀,陳獨秀沒有生氣,只是將兩兄弟叫來坐下,認真地同他們談話。陳獨秀提醒延年他可以多實驗但要做好失敗的準備,無政府主義是有好的一面,但它未必符合中國的國情,更提醒延年吳稚暉是空談主義者,要多加註意不能過分相信。但延年對互助論研究多年更對吳稚暉深爲崇拜,他口不擇言的辱罵父親就是一個帶着假臉表裏不一的人,他爲家人帶來這麼大的麻煩卻仍舊若無其事,就是一個沒有道德擔當的人。陳獨秀氣憤地扇了他一巴掌,延年就這樣又離開了家。
郭心剛的青島老鄉們來北京請願要求政府歸還被德國佔領的青島,晚上便借住在互助社內。可他們都是學生,根本不知道帶來的萬民請願書該送去哪裏,延年叫來鄧中夏、毛澤東商量了一晚,還是決定來找李大釗。李大釗決定將此事在校務會上說明,以集衆人之思多想些辦法。
陳獨秀將胡適堵在辦公室裏,要求他給《每週評論》的文章必須今天寫出來,胡適藉口這麼多事他根本忙不過來,但對於陳獨秀耍無賴的做派卻是無計可施。柳眉恰巧進來,將給英法美日四個使領館寫的要回青島的籲請信拿給胡適,並轉述李大釗的囑咐,要胡適今天必須翻譯成英文。胡適藉此便想着推脫寫稿的事兒,陳獨秀竟無賴地讓他白天翻譯晚上寫稿,還得在晚上十點前完成,不耽誤夫人定下的睡覺時間,胡適看着攔在自己面前的柳眉和陳獨秀是又好笑又無奈。
李大釗帶來好消息,北大一定會全力支持青島學生的請願活動,蔡元培親自致電汪大燮,汪大燮當即同意下午就在辦公室接見各位請願代表,李大釗相信在汪大燮的支持下青島的請願一定能夠得到好結果。中華民國政府已經同意接受青島請願書,並特此召開了記者會進行遞交儀式,汪大燮接過請願書和萬民折,向記者表示代表團已經抵達巴黎他們將積極對戰後中國和德國的利益關係進行談判。